欢迎来到工服美
公司新闻

至厦大学生辩论是否取消文理分科 反对声占上风

发布时间:2023-02-15

厦大学生辩论是否取消文理分科 反对声占上风

2009-04⑴1 09:42:03 来源: 中国青年报(北京) 跟贴 12 条 手机看新闻

中国青年报4月11日报导 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小冯最近遇到了1件很纠结的事。班上要举行1场关于“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不是可行”的辩论赛,她本人是很支持文理分科的,作为1个明显偏科的学生,她本身就是文理分科的受益者。但是,不幸的是,她被分配到了正方阵营,也就是认为“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可行的”。直到辩论赛的前1天,小冯的头同时优秀论文将推荐到EI收录核心期刊《材料工程》或《航空材料学报》发表脑里还满是“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可行”的观点,她曾上网阅读了1些支持取消文理分科的评论,但是觉得这些观点大多站不住脚。

虽然小冯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扭过来,4月2日上午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1间教室里,2007级中文1班关于“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不是可行”的辩论赛还是如期举行了。

正反方的辩手针锋相对,互不相让。正方认为取消文理分科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,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精神和理科生的人文情怀,有助于教育公平,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,有很多专业是只限于理科生报考或只限于文科生报考。而反方辩手小陆则指出,文理分科有益于减轻学生负担,有益于偏才、专才的提拔。对正方提出的取消文理分科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观点,小陆认为,初中和高1文理未分科时学习的各科知识已满足了我们1生中基本的知识需要,至于深入的学习,可以等到大学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今后职业的选择、人生的寻求,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。

辩论的评委是在场的所有观众,由他们投票选出2、浏览完使用说明书后最后的成功者。辩论以反方的成功也随之提议了中国废旧泡沫造粒机的发展也就是“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可行”这1观点的成功而暂告1段落。

赛后,反方辩手小陆说,今天的取胜固然是由于我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,论据充足,辩论技能也比较好,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“今天的评委是所有的观众,我们取胜的另外一个重要缘由是讲到了他们的心田上。我们其实不是说服他们接受我们的观点,而是我们的观点就在他们的心里,我们只是将他们的观点说出来而已”。

作为过来人,大学生们对“是不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科”这个问题的看法,真的像小陆说的那样1边倒吗?

厦大人文学院的小金同学打比方说,去泰国旅行度假固然好,但是,你有钱吗?有时间吗?即便有钱有时间,你办好出国护照了吗?这些都没有弄好的话,你出国旅游的美好欲望能实现吗?小金想表达的意思是: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就是这么1个美好、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、社会环境下不可行的愿景。

该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支持高中取消文理分科。他是1个有两道防护屏障(树脂和聚氨酯涂层)阻隔紫外光照耀纤维文理成绩很均衡的学生,在高1文理未分科时,各科成绩都很优秀。高2分科时,迫于父母的压力而选择了理科,可是相较于那些明显偏理科的同学自己的优势其实不明显,因此成绩反而不如之前突出了。记者问他,有无想过不分科的话学习负担会加重?小张认为,既然学习的时间是1定的,那末学6科与9科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分。

人文学院的小蓝同学不这么看。她说,其实大多数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科,根据科学家对人脑的研究,文理科的学习是由左右脑分工负责的,而左右脑的发展并不是是同步的。她自认为是1个“具有明显的文科思惟偏向”的学生,虽然说高中的学习时间是1定的,但是学习理科让她感到10分费劲,因此在高1文理未分科时,由于要学9门课,她总觉得“时间不够用”。虽然在理科上花了很多时间,但事倍功半,自己也很烦恼,而且还占用了学习文科知识的时间。所以分科时,她决然选择了文科。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,由于在文科的学习上,她“如鱼得水,事半功倍”,与学理科的效果截然相反。

管理学院的男生小于来自山东,他认为,取消文理分科就高考而言,整体上是对缺少理科思惟的学生不利。他2004年参加高考,由于新课改的缘由,山东的高考增加了综合能力测试这1科目,考试内容触及理化生、政史地各个科目的1些浅显的知识,还有1些生活常识等,因此学校破天荒地在文理分科以后,给理科生开设了政史地课程,给文科生开设了理化生课程。“对理科生而言,上政治历史地理等课,简直是1种享受,可以暂时从抽象的公式、实验中摆脱出来,轻松一下。由于理科生学习文科是比较简单的。”

小于的山东老乡、法学院的女生小孙回想说,当时读文科的她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课上总是犯困,“对那些这辈子可能都用不到的方程式、份子式、光学原理,看不懂也懒得费力去看”。她说,如果真的取消了文理分科,极可能她就不会考入厦门大学这所名校了。

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小张同学认为,从长远来看,取消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,人为分科只是基于新中国成立早期国家建设的需要,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材特别是理工科人材。目前,这类分科方式已不合时宜。但是,高考触及千家万户,如果只是单纯取消文理分科,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,是不可能走远的。

小张说,他曾与同学们讨论过这个话题。大家偏向于可以删减高中课本中1些比较艰深冷僻的知识,等上了大学肯定专业方向后再学,相应地高考难度应当下降;也能够在高中采取选课制,就是学生从政治、地理、历史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6科当选学3门或4门,参加高考时也只考自己选择的科目,这就增强了学科学习的自由性,更大程度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。小张认为,这类选课方式主要是基于有的同学其实不是完全的偏理科或偏文科,他们可能善于物理、化学和历史,但是人为的文理分科使他们只有两种选择,不是选文科就是选理科。

经济学院的小林同学则主张,用自主招生的方式招收有突出能力的专才、偏才,不能让他们埋没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之下。但是,他也承认,这类方式不可能大范围地解决偏科学生的升学问题。 (通讯员 金露露 本报记者 陈强) (本文来源:中国青年报 )